{{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歡迎光臨 夢幻佛牌
阿贊多大師(Achan Toh)出生於曼谷王朝拉瑪一世時期,佛曆2331年4月17日,星期四。亞贊多大師,本身實為泰國皇族血統,大師出生後大師的父親便因戰亂與母子失散,往後大師便由母親所養育。自小成長在普通老百姓的家庭。家住大城府它容縣改郡村。
大師簡介
阿贊多大師(Achan Toh)出生於曼谷王朝拉瑪一世時期,佛曆2331年4月17日,為泰國皇族血統。他的父親在戰亂中與妻兒失散,大師由母親撫養長大。幼年時期,大師就展現出異於常人的智慧和佛緣。大師出生後,母親帶他到屈班林吐半佛寺請龍婆攪大師祝福。龍婆攪將大師抱起,預言大師將來會成為大智慧者及有權力的人。阿贊多大師自小在多地成長,先後居住在大城府和曼谷等地。7歲時,他開始在瓦因廟(現為瓦邦坤碰寺)跟隨照婆坤容大師學習佛理,儘管尚未出家,他的悟性和智慧已使他受到廣泛尊重。
修行故事
17歲時,阿贊多大師的啓蒙師傅龍婆容認為他才思敏捷,於是引薦他到哇拉康廟跟隨龍婆那大師學習。龍婆那大師當時是泰國十大崇迪高僧之一。他在阿贊多來的前一晚夢見白象,認為這預示著一位博學多才的小沙彌的到來。當阿贊多到達瓦拉康廟時,龍婆那大師非常高興,親自為他辦理剃度儀式,使其成為正式沙彌。接下來的兩年多,阿贊多在龍婆那大師的指導下,孜孜不倦地學習佛理和佛法,迅速進步,名聲大振。曼谷王朝拉瑪二世得知其名聲後,召見阿贊多進行佛法辯論,被他的學問折服,遂賜予他大量酬金和一條小木船,以方便他來宮中說法。
20歲時,阿贊多被引薦到僧王-崇迪素蓋添處學習。在此期間,他受到了拉瑪二世的剃度儀式,正式成為身穿黃色袈裟的僧侶。崇迪素蓋添大師對阿贊多的學識和修行表示極高的讚譽,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對寺廟的貢獻巨大。
神奇事蹟
阿贊多在瑪哈它寺繼續學習和翻譯佛理文獻,受到僧王素蓋添的高度評價。當曼谷王朝拉瑪三世執政時,阿贊多因其博學多才被冊封為「照破坤帕貼」(意思是和尚之中的資深長老,一般管轄範圍為全國範圍),但他選擇雲遊各地,過著苦行僧的生活,足跡遍佈全國各地。在這段雲遊期間,阿贊多的大量傳說在各地流傳,特別是他所創作的崇迪瓦拉康佛牌。
佛曆2395年,阿贊多64歲時,他因健康問題返回瓦拉康廟。拉瑪四世再度冊封他為「照破坤帕貼」,阿贊多這次接受了職務,並被賜予主持瓦拉康廟的職位。阿贊多解釋他接受此次封號的原因,是因為拉瑪四世不僅是地面國王,更是天空國王。隨後,阿贊多被冊封為「崇迪-湯瑪及迪」,接替已故的崇迪大師,並於76歲時被冊封為僧王,賜名「彭瑪郎悉」。
阿贊多在擔任僧王期間,負責教育拉瑪五世,並組織製作了84000枚佛牌,用於拉瑪五世的登基儀式,展現了他的高度智慧和無私奉獻。佛曆2411年,阿贊多在大典中耗費了大量精力。佛曆2415年6月22日,阿贊多大師以盤坐的方式圓寂,享年84歲。其去世引起全國上下的哀悼,各地弟子為其立像和製作佛牌以示紀念。
阿贊多所創作的崇迪佛牌,被譽為佛中之王。據說有一天他在禪定中聽到師父的聲音,告訴他日出特別,應早起看日出。大師便前往海邊,見到一道白光化作佛像,認為這象徵著幸福和平安。於是大師開始製作崇迪佛牌,材料包括廟宇泥土、香灰、高僧剃下的頭髮、五穀及高僧舍利子,再請各大名寺高僧誦經加持。崇迪佛牌具有保平安、辟邪、擋危險、助人緣、事事順利等神奇效果,被視為極為珍貴的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