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歡迎光臨 夢幻佛牌

泰國神獸

泰國五大吉祥神獸:白象、金翅鳥、納迦龍、金鳯、獅

泰國人對於神話中的聖獸紋樣或圖騰塑像非常重視,這些圖案展現了他們濃厚的宗教信仰和傳統藝術的精華。這些紋樣巧妙地融入了泰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從皇室的舟車、廟宇的建築、民族的服飾,到日常使用的器物和語言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可以見到祥瑞聖獸的圖樣或象徵意義。

這些紋樣的內容和意義通常與泰國人尋求好運、避開凶險以及祈求福祉密切相關。它們不僅僅是裝飾性的圖案,更象徵著吉祥和祝福。泰國人相信這些祥瑞聖獸可以帶來好運,保護他們免受災禍,並且在生活中為他們引來吉祥和幸福。

因此,這些聖獸紋樣在泰國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是藝術的表現,也是人們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體現。它們豐富了泰國的文化遺產,並且持續影響和豐富著泰國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大鵬金翅鳥(Garuda)

迦樓羅又稱大鵬金翅鳥,是印度神話中的重要角色,迦樓羅在佛牌位階為天神位階。

相傳,他的母親毗娜達被胞姊迦德盧(蛇族的納迦龍之母)欺騙而成為蛇族的奴隸。為了救母親,迦樓羅決心奪取天神的至寶——不死甘露,以換取母親的自由。迦樓羅擁有非凡的力量,即使受到戰神因陀羅全力追擊,也僅損及一羽,輕易擊敗眾神,成功奪取甘露。

然而,在返回途中,他遇見了保護神毗濕奴,並成為毗濕奴的坐騎。毗濕奴賜予迦樓羅兩項恩典:一是不需要喝甘露也能永生不死,二是迦德盧的後代——地上的蛇類將永遠成為迦樓羅的食物。

 

在佛教中,迦樓羅是護持佛法的天龍八部之一,也被認為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之一。在密宗體系中,他是五方佛之北方羯摩不空成就佛的坐騎,形象為人面鳥身,象徵著法王攝引一切眾生,使一切歸向佛法。

隨著印度教和佛教的傳播,迦樓羅的崇拜範圍涵蓋了東亞、東南亞、南亞甚至中亞和南西伯利亞受到藏傳佛教影響的地區。佛教徒將迦樓羅視為象徵力量的圖騰,並加以崇拜。

白象

白象在東南亞文化中具有深厚的神聖意義,其圖騰式崇拜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界萬物有靈的信仰。在印度教甚至佛教形成之前,東南亞人將白象視為雨神的象徵,象征著生命的循環和豐收的來臨。在印度神話中,白象更成為戰神因陀羅的坐騎,象徵力量與神聖。

 

對於篤信佛教的泰國人而言,白象與佛教有著密切的聯繫。據傳說,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摩耶夫人曾夢見白象,這象徵著佛陀將降生為偉大的國王或宗師。這個夢境被解讀為佛陀的化身將降臨,因此泰國佛教徒深信白象是佛祖的化身,也是國家權威和福祉的象徵。

 

在泰國文化中,白象被視為神獸,象徵著君主的聖明和國家的繁榮。泰國人相信白象能給國家帶來和平、穩定和繁榮,因此被認為是鎮國之寶。在佛寺中,白象雕像通常與佛像一起供奉,這不僅是宗教上的表達,也是對國家安寧和祥和的期盼。

 

白象的定義不僅限於全身純白的大象,還包括金黃、銀白、粉紅和嫩綠等色調的大象。只有符合皇家鑑別師複雜標準的優秀血統大象,如眼睛顏色、指甲、尾毛、生殖器和背部紋路等,才能被視為真正的白象。擁有白象象徵著皇帝的「天命」和權威。

 

總之,白象在泰國文化和宗教信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既象徵著神聖的力量和福祉,也是國家權威和君主權威的象徵。


(圖/白象繪畫)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納迦龍

在印度文化及其宗教傳統中,納迦龍被視為具有神聖力量的存在,常被描繪成巨大蛇或龍形生物,具有保護水源、調節天候、帶來豐收等功能。這種形象不僅在印度教和婆羅門教中出現,後來也被佛教所採用,成為天龍八部之一,尤其在亞洲受印度文明影響的地區,如泰國、尼泊爾和東南亞國家,納迦龍的傳說依然深受尊崇。

 

泰國人對納迦龍的崇拜與其形象密切相關。納迦龍在泰國文化中被視為神獸,其形象融合了蛇、魚和其他動物的特徵,例如兔眼、鹿角、牛鼻、蛇身、魚鱗等,這些特徵與中國的金龍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其獨特之處,如鱷魚嘴、羊鬍和雞冠等。

 

泰國人相信納迦龍有能力引發雨水,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因此被認為是祥瑞之物,能帶來福祉和繁榮。在泰國的寺廟和宮殿中,常可以看到納迦龍的雕像和圖騰,尤其是在重要的建築物出入口或階梯旁,以示對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尊崇。例如,清邁的素帖寺,其入口處就有兩條各具七頭的納迦龍,象徵守護佛祖的舍利和保護修行者的安全。

 

總結來說,泰國納迦龍的崇拜不僅是一種宗教信仰,也反映了人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生活吉祥的期望。這種信仰已經深植於泰國文化之中,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圖/迦納龍繪畫)來源:fastwork

在泰國文化中,鳯是一種象徵性的神獸,被視為吉祥和權力的象徵,類似於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鳳凰。鳯一詞用來指代雄性神鳥,而凰則是指雌性。它們的羽毛通常被描述為赤紅色,象徵著高貴、美麗、忠誠和莊嚴。

 

泰國人對鳯的崇拜可以追溯到古代,認為它是一種神聖的鳥類,能夠帶來吉祥和和平。鳯在泰國文化中與皇權的象徵密切相關,象徵著國家的光明和穩定。類似於中國的鳳凰,鳯被認為背負著太陽的升起和降落之責任,象徵著光明、美好、吉祥和正義。

 

此外,泰國人也認為雞是一種靈獸,能夠趨吉避凶。雞常與東方聯繫在一起,古代泰人認為雞的啼鳴能夠帶來光明,因此將鳯與太陽產生聯想,加強了其象徵意義。

 

孔雀在泰國文化中也有類似鳯凰的象徵性地位。雄孔雀的尾羽被認為具有神秘力量,因此被用來裝飾皇室旗幟和宮殿。孔雀的美麗羽毛和華麗的色彩成為表達鳯凰圖騰的一種方式,同時也象徵著權力和尊貴。

總結來說,泰國的鳯象徵著國家的吉祥和穩定,具有高貴和美麗的形象,與中國的鳳凰在象徵意義上有相似之處,是泰國文化中重要的符號之一。

 

(圖/鳳)來源:泰國網站

 

在印度文化中,獅子被視為獸中之王,具有崇高的象徵意義,這種象徵意義隨著佛教的發展而被推廣到東亞、南亞及世界各地。

  • 佛教中的象徵意義
       - 佛教經典中常將佛陀比喻為獅子,例如《大智度論》提到「佛為人中獅子」,強調佛陀的勇猛和智慧。
       - 根據《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佛陀初生時有五百獅子來到,表示佛陀的殊勝和崇高地位。
       - 佛教中,佛陀說法時常坐在獅子座上,並且以獅子的威猛吼聲來演說,象徵其對信眾的教化和鼓舞。
  • 龍生九子中的狻猊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生九子》中的狻猊被視為龍的後代之一,具有守護和驅邪的功能。
       - 在佛教的護法神中,狻猊成為天龍八部中的一員,代表力量和勇氣,常被用來保護佛法和教徒免受邪惡之害。
  • 獅子的圖騰塑像
       - 獅子的圖騰塑像被視為具有驅邪鎮煞的意義,常見於佛教寺廟和宗教場所中。
       - 菩薩通常坐騎於獅子之上,這象徵著菩薩的威嚴和對抗邪惡的能力。
       - 獅子的形象在宗教藝術中被描繪為威風凜凜、力量強大,象徵著勇氣、智慧和慈悲的結合。

總結來說,獅子在印度文化及佛教中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不僅象徵著力量和王者的地位,也代表著智慧和慈悲的結合。在宗教信仰和文化傳承中,獅子的形象以各種方式被人們尊崇和傳頌。

 

(圖/獅)來源:泰國網站